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生活问答

2024宋良浩在印尼是什么人?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宋良浩在印尼是什么人,1. 关于商丘华侨梁皓高级中学的资料

关于校名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
英文译名为:Shangqiu Overseas Chinese Lianghao High School
英文缩写:SOCLHS
学校现在实行一校双名制,即社会名称为: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教育及行政名称为: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
因为学校的历史变动近十年来对该校的社会称呼有:良浩高中、市二高、县一高等。
在网络上也是因为学校的双校名及经常更改校名的原因,在网络上该校的人气较旺的贴吧有:良浩高中吧、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吧、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吧、良浩吧等,另外二高吧也有一些本校的学生参与,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网络上关于该校的不规则词条有:商丘市华侨良浩高级中学。 [编辑本段]学校现状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原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是由印尼着名爱国华侨宋良浩先生捐资兴建的一所全日制重点高级中学。校址 部分教学楼景观位于神火大道南端东侧,北距北海大道3000米,南邻商永南路,东靠105国道,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学校占地面积315亩,总建筑面积72000平方米,可容纳学生6000人,设置120个教学班。
该校本着“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有利教学、方便管理、突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原则进行建设。主要建筑物有:教学楼3栋,学生公寓楼5栋,办公楼、实验楼、图书馆楼、学术交流中心、大型学生餐厅各1栋。标准化操场等设施,总投资为6561万元。
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将是一所环境优雅、布局合理、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高级中学,也是一所美化、绿化、净化和现代化相配套的花园式文明学校。该校将继续确立“质量立校”意识,继续实行纵向动态管理和教师教学绩效动态管理相结合,提高教与学的两个积极性,2005年成为省级示范性重点高中。 [编辑本段]辉煌历史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的前身是河南省立商丘中学。于1905年(光绪31年)成立,中国四大书院之一的“应天书院”遗址上。当时名为归德府中学堂,知县薛鸿先兼任管理员(堂长),归德府经历司李耀枢兼任教务长,鹿邑县禀生阎扶南任庶务 (即总务主任) 。当年共招学生41名,学制4年。
文物级老校门1911年(民国元年)学堂迁至旧试院,改为河南省立商丘中学,占地10亩零5厘,学生3班。
1921年(民国10年)3月改为河南省第三中学,有学生4班。
1927年(民国16年)8月改为河南省立第二中学,学制改为3年。
1933年拥有初中三个年级,每年级两班,共187人,1933年暑假后改为河南省立商丘中学并在镇台衙门增设了高中部,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1个班,1934年(民国23年)又招收新生两班,1935年(民国24年)再招收新生两班,商丘中学成为完全中学,高中学制3年。
后因日寇入侵,1938年(民国27年)1月,在校长王德明的领导下,学校迁至淮阳。高中部借用淮阳师范的一部分房子,初中部借用当地一私立初中为校址。7月因豫东沦陷,学校迁至鲁山。11月武汉失守,豫南各县沦为战区,学校又迁至浙川城西80里处的黄河街,后因部分草房起火,又迁至县东50里处的马镫。 1945年(民国34年)春,因敌伪进犯豫西,师生先后逃亡到西安、宝鸡等地。日本投降后,当年12月,由刘欣安老师带领师生回到原址复校。
解放前夕,高中奉令南迁浙江义乌县佛堂镇。1945年5月返商。1949年,省立商师、县立师范附属初中班、私立粹英中学并入,名为商丘中学。 1950年,归德中学并入。1953年商中迁往商丘市西南郊,高中部单独建制为河南省立商丘第一高级中学,初中部单独建制为河南省立商丘第二初级中学。
1956年,河南省商丘师范迁出县城,商丘二中迁至商师原址。学校拥有三个年级,14个班,吕运起为校长。
1958年大跃进时,这里改为综合学校一部。1959年又恢复原校,崔明轩任党支部书记,朱云松任副校长。1961年四中并入后,改为商丘县一中,学校被地、县定为重点中学,李思明、李端、郭嗣荣、范兴侠、安中先、朱初基、陈传坤相继为校长。
1961年,改名为河南省商丘第二高中,迁往二师校址,有16个班,533人。
1969年,在停办后的新一中校址,以原二高和新一中的教师为基础重新组建成商丘县五七中学,该校为完全中学。
1978年,停止招收初中生而改名为商丘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明光任党支部书记,后陈一斋为校长。
1985年,老领导离任,原副校长沙运启任校长,原副校长王圣位任党支部书记。
1998年3月,商丘地区撤地设市,学校更名为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米继堂任校长,刘金斋任党总支部书记。
2004年因为爱国华侨宋良浩无偿捐赠巨款修建新校区的原因,学校增名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简称良浩高中。
2005年升级河南省示范性重点高中。
2006年刘金斋任校长。 [编辑本段]良浩先生简介宋良浩先生193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南屿镇江口村,1948年随父亲飘洋过海到台湾、印尼等地创业、发展。在几十年 宋良浩夫妇的奋斗中,他和兄弟们同心协力,奠定了宋家纺织业的基础。后来他分别在台北、景美、桃园等地开设染织厂、服装制衣厂、毛衣厂、合成纤维毛纺公司等。
在海外几十年,宋良浩先生一直没有忘记生他、养他、育他的故乡。2000年11月,来祖籍地商丘寻根拜祖的宋良浩先生与睢阳区建立了深厚感情,他捐资400万元重建了宋氏始祖微子祠,又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在睢阳区、梁园区和柘城县建成20多所中小学校,为12000多名学生改善了学习和生活条件。

2. 商丘二高的宋良浩简介

宋良浩,原籍福建省闽侯县江口村,现侨居印度尼西亚,为印尼着名爱国华侨、慈善家、印尼家和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良浩先生少年便漂洋过海到台湾打工谋生,通过多年的打拼和努力,取得了成功后,又到印度尼西亚进行了二次创业,通过多年的苦心经营,依靠自己的独特管理方式和个人魅力,获得了巨大成功,使自己的纺织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成为印尼名符其实的“纺织大王”,宋良浩先生事业成功后不忘祖国,不忘家乡,先后在广东和江苏投资办厂扩大事业,并无偿地在家乡福建兴建医院、修水库、建学校、修公路等慈善事业。
宋良浩先生1932年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南屿镇江口村,1948年随父亲飘洋过海到台湾、印尼等地创业、发展。在几十年
宋良浩夫妇的奋斗中,他和兄弟们同心协力,奠定了宋家纺织业的基础。后来他分别在台北、景美、桃园等地开设染织厂、服装制衣厂、毛衣厂、合成纤维毛纺公司等。
在海外几十年,宋良浩先生一直没有忘记生他、养他、育他的故乡。2000年11月,来祖籍地商丘寻根拜祖的宋良浩先生与睢阳区建立了深厚感情,他捐资400万元重建了宋氏始祖微子祠,又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在睢阳区、梁园区和柘城县建成20多所中小学校,为12000多名学生改善了学习和生活条件。

3. 什么时候建立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原商丘县一高),始建于1905年,明清年间,是州府儒学所在地,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前身为省立商丘中学,曾被誉为“阏伯故里状元府,睢水之阳清华园”。世纪春秋,历经沧桑,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这所古老而文明的学校,为国家培育了数以万计的革命者和建设者,可谓桃李满园,人才辈出。学校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新校区(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位于神火大道东侧,东依蔡河,南傍三环,占地面积315亩。
名誉校长宋良浩先生系印尼着名爱国华侨,对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的搬迁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2年无偿捐资3000万元人民币,兴建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新校区。从2004年起,为了让家庭贫困的学生完成学业,实现梦想,在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设立“良浩扶贫助学金”,每位贫困生可享受每月200元,全年2400元,三年7200元的扶贫基金,受助人数每年达百余人,现仍在实行中。几年来,宋先生仍然对学校无偿捐资,极大地促进了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的发展。

4. 91年商丘县第二高级中学校长是谁

沙运启。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始建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是原商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03年印尼着名爱国华侨宋良浩先生无偿资助3000万元,学校多方筹资8000万元,投资上亿元兴建了商丘市二高新校区。为纪念宋先生的无私善举,学校又名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学校占地315亩,拥有师生13000人,156个教学班,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万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7年跨入中原名校行列。
1969年,在停办后的新一中校址,以原二高和新一中的教师为基础重新组建成商丘县五七中学,该校为完全中学。1978年,停止招收初中生而改名为商丘县第一高级中学。校长杨明光任党支部书记,后陈一斋为校长。1985年,老领导离任,原副校长沙运启任校长,原副校长王圣位任党支部书记。

5. 商丘市华侨良浩高级中学的二高简介

商丘市第二高级中学,始建于1905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其前身是原商丘县第一高级中学。2003年印尼着名爱国华侨宋良浩先生无偿资助3000万元,学校多方筹资8000万元,投资上亿元兴建了商丘市二高新校区。为纪念宋先生的无私善举,学校又名商丘华侨良浩高级中学。学校占地315亩,拥有师生13000人,156个教学班,是河南省为数不多的万人省级示范性高中。2007年跨入中原名校行列。
一流的育人环境
学校位于神火大道南段东侧,北有市府、南靠三环、东依蔡河、西邻大道,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可容纳万人的校前广场,国旗飘扬,喷泉吐练,名人雕塑,尽在其间,“三风”(校风、学风、教风)醒目,警标赫然,绿草如茵,花枝招展,风景如画,花园一般,充满着无限生机,引发人们积极进取。校内楼群林立,四区分明。天井式行政办公楼便于各处室协同作战;连廊相接的三座教学楼,为师生的工作与学习提供了方便;六栋两向相对的学生公寓,巍峨壮观;四百米环形跑道的标准体育场,让学生挥洒青春,激情飞扬。
先进的办学设施
学校各种教育教学设施齐全。三座连廊相接的教学楼,遥相呼应,气势恢宏,整洁有序,窗明几净。实验楼内,标准化的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各六个,设施齐全,水平领先,均达到国家一类标准。图书楼藏书20余万册,资料齐备,查阅方便。大型的学生餐厅,可容纳10000余名师生同时就餐。各种小吃,花色齐全,经济实惠,物美价廉。8栋学生公寓楼,两两相对,交互生辉,整洁卫生,有序规范。大型体育运动场,绿草如茵,场地齐全,体育健儿,搏击蓝天。美术画室、书法课堂、舞蹈排练厅、音乐练歌房,为师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专业深造,实现梦想,提供了良好的竞技场。微机室、校园网、多媒体报告厅、文艺活动排练场,让世界离我们更近,让优秀教育资源为我们共享。
前位的办学理念
学校确立了“高站位决策、低重心运行、走动式管理、近距离服务”的办学理念;以“基础教育+个性特长、创中原名校”为办学目标;以“服务学生、提升素质、培养人才、奉献社会”为宗旨,尊重差异,彰显个性,不求“人人成名”,但求“个个成材”,一改过去单一追求文化课升学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2008年以来,特色教育效果显着,高考升学率连年大幅度增长。2014年我校报考考生近6000人中,艺体生就有2400名,占近40%。艺体类专业考试过本科线2168人,过关率达90%以上,使原本升学无望的一大批同学,通过特长发展,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想。
雄厚的师资队伍
学校按照“师德高尚、业务精良、治学严谨、敬业爱岗”的标准,着力打造强硬的师资队伍。目前,拥有500余名专职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研究生和在读研究生68人,省学科带头人和技术拔尖人才78人,特级教师3人,商丘名师12人,高级教师186人,一级教师225人。荣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和优秀辅导教师称号者156人。参加商丘市首届和第二届教师技能大赛的24名老师,全部荣获一等奖。其中乔松涛老师荣获首届大赛全市英语组第一名;张玉峰老师荣获第二届全市物理组第一名。
科学的常规管理
学校重视制度建设,加强常规管理,学校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严谨的门禁制度,要求师生凭证出入,以确保师生安全和教学秩序稳定;中层领导选聘上岗,校内竞争;招聘教师、择优录用;开展评教、优胜劣汰;积效工资、有轻有重;领导带班,班主任签到,实行考核,每月一评;行管政绩,民主评议;坚持月考,促进成绩。设立奖学金,重奖优秀生,“良浩扶贫基金”资助家中贫困的学生,每月生活费200元,全年2400元,三年7200元,基本解决贫困生的衣、食、住、行。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充满温馨的人情关怀,不仅使学校井然有序,而且极大地调动了师生的积极性。整个学校呈现出了蓬勃向上、奋力争先的良好局面。
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校注重素质教育,在加强文化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和专业课培训。冬季越野赛、全民健身活动、师生文艺汇演、励志感恩报告会、学生经验交流会、知识竞赛及辩论会,让同学们强身健体、展示才华、学会感恩、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竞争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校广播站,每天给师生传达信息和温暖;校文学社,一批批青年才俊青出于蓝;练歌房内歌声嘹亮,排练厅里舞姿蹁跹;美术画室世界多彩;书法讲堂,神笔飞扬;体育场内,激情飞扬;乒乓球台、兵来将挡。报告厅里,名家讲座;多媒体前,实验繁忙。一次次活动,激励我们一步步奋进;一个个版面,记载着我们一次次成长。这真是:二高校园多精彩,学子成长大舞台。
丰硕的教育成果
商丘市二高自办学以来,已为国家和社会培育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原中央纪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张树田,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石秀诗,国家财政部副部长王军,科学名家秦维聪、邵正元、刘杰,大学教授闫凤鸣(北大)、刘玉龙(清华)、张元伟(美国耶鲁大学)等。2007年高考本科上线1413人,两个北大、一个清华,创造了市二高百年神话;2008年高考1709人,有6位同学分别达到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2009年高考本科上线2544人,比2008年增长38%,升学率达52.4%;2010年高考本科上线3573人,位居全市第三位,比2009年又增加1029人,本科上线率达到60.5%,位居全市第二位。2009至2010年度第二学期全市统考,高一、高二成绩名列全市前茅,其中全市高二文科前10名学生中,该校就有3人。
广泛的社会赞誉
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越的办学条件、科学的常规管理、雄厚的师资队伍、真诚的服务意识、骄人的办学佳绩,赢得了政府的嘉奖、家长的好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德育工作先进校”、“示范性高中”、“文明学校”、“河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课改实验先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评估先进学校”;市级“先进单位”、“教师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教育教学评估先进学校”、“行风评议先进单位”、“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和商丘形象“十佳学校”。

6. 宋良浩的人物简介

宋良浩1932年出生于福建闽侯县南屿镇江口村,1948年随父亲飘洋过海到台湾创业发展。他和兄弟们同心协力,奠定宋家纺织业的基础。分别在台北、景美、桃园等地开设染织厂、服装厂、毛衣厂、合成纤维毛纺公司等。70年代到新加坡发展纺织业,后移居印尼。良浩公靠自己的智慧和超人的经营理念,使企业发展越来越大,现印尼有工人四万多人。在海外几十年,良浩公没有忘记生他、养他、育他的故乡和祖籍地。

7. 南屿良浩医院是国家医院吗

是爱国华侨宋良浩先生捐建的。
爱国华侨宋良浩先生在印尼开办两家纺织公司,年总产值达10多亿美元,被人称为印尼“纺织大王”。他的家乡在闽侯县南屿镇江口村。2006年,宋良浩先生回乡省亲时发现,南屿镇原先的卫生院环境较差、设备较落后,当即决定捐资为家乡人民兴建一所现代化的医院。2006年11月,南屿良浩医院综合楼工程在南屿中心卫生院原址动工。综合楼占地1186平方米,共有6层,总建筑面积为7783平方米。

8. 宋良浩有多少资产

一九四九年,宋良浩的父亲带着全家人飘洋过海来台,并定居台北大稻埕,宋氏家族也在迪化街永乐市场扎根纺织业,建立起成衣、染整王国;发迹后,厂房遍布台北及桃园。

宋家好不容易在台湾打拼出来的事业刚稳定发展,一九七一年,台湾退出联合国,已经接棒家族事业的宋良浩,为了保护投资事业不受政局波动,他带领侄子宋培民等人闯荡南洋,是一九七○年代从台湾到南洋的第一代移民。

闯荡南洋 身价逾三百亿

宋良浩先到新加坡后转赴印尼,也曾经历印尼早年各项投资相关法规不完整的困境,吃尽苦头,后来慢慢上了轨道,一九七六年终于在印尼成立PT Ever Shine Tex Tbk公司,并邀请到当时的印尼总统苏哈托剪彩,可见宋氏家族的纺织企业规模相当庞大,从公司企业标志“老鹰抓着一颗地球飞翔”的图案,看得出来宋家在纺织业界的企图心。

目前宋良浩家族的纺织集团在印尼是第一大厂,大致分为两大体系,一是以宋良浩为主的公司,有家和纺织、互益纺织与昆山浩盛纺织;另一则是曾经担任上届雅加达台商联谊会理事长的宋培民,在印尼股票挂牌的PT Ever Shine Tex Tbk公司。据估计,宋良浩的身价约新台币三○五亿元,宋培民身价也有新台币一一七亿元。

四十年来,宋良浩家族事业遍布亚洲各地,他对于市场脉动敏锐,五年前回台湾投资不动产,也与他经营事业一向追求低风险的投资环境有关。

“印尼每隔一段时间都有排华运动,因此,在宋良浩心里一直希望追求稳定的政经环境,而近年两岸关系逐渐好转的台湾,显然是他长期资产配置的优先选择地方。”认识宋良浩多年的纺织业者透露。

看好商办 出手从不眨眼

二○○九年,宋良浩回台成立新联国际开发,就专门锁定收益型房地产投资,例如饭店、店面与商办。虽然新联登记的负责人、也是唯一一位董事代表,是用宋良浩太太宋张美玉的名字,但据了解,目前新联国际在台操盘手已由宋良浩的孙子宋大江接手,公司就设立在宋良浩回台投资的第一栋标的物——台北市重庆北路商办大楼。

事实上,宋良浩会买下重庆北路商办,纯粹是因为距离迪化街近,不过这项投资却是惊鸿一瞥,并未引起市场太多关注,“宋良浩这个名字开始被打听,是他在一○年买下统一大饭店后,外界才知道原来他在印尼的事业做这麼大。”一位曾与宋良浩接触过的商仲业者回忆。

这几年,宋良浩以新联国际开发名义投资房地产,已吃下六栋、累计交易金额近三十七亿元的规模,但可别小看这家投资公司,近五年资本额一路从二千九百万元增资,至今已达十五.三亿元,看得出来他深耕台湾房地产的企图心。

房地产人士透露,宋良浩投资属于稳健保守型,但眼光十分精准,中意的商用型不动产,不是租给公家机关、银行,就是精华商圈里有连锁品牌租户的店面,“这些产品的租金收益稳定,租客对于租金的承受能力较高,可坐享稳定的租金收益。”曾经帮宋良浩介绍过物件的仲介业者指出。

尽管一○年宋良浩购入的台北市永康街“高记”店面,创下永康商圈的土地价格新高,看似超出市场行情,但宋良浩看好永康商圈的前景,出手不眨眼,砸下现金五.二亿元买入,至今行情也已上涨三成以上。

9. 宋良浩的捐赠柘城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

5月12日,印尼爱国华侨、慈善家、家和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宋良浩先生一行来到柘城县参观考察,捐赠公益事业。副市长张弛陪同考察。
宋良浩先生热衷慈善事业,多次到柘城县捐资助教,2003年以来,先后捐赠3200万元,建设了37所农村小学、洪恩良浩农村初级中学、洪恩乡卫生院,为该县的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当日上午,柘城县委、县政府授予宋良浩先生“捐赠柘城公益事业突出贡献奖”金质奖章。
当天,宋良浩先生一行还考察了柘城县洪恩乡中心卫生院、柘城县妇幼保健院等地。
又讯(记者 黄业波 通讯员 刘家超)5月14日,着名爱国华侨宋良浩到睢县部分乡镇考察农村学校。市政协副##宋崇江陪同考察。
宋良浩一行先后到董店乡罗楼小学、涧岗乡陈庄小学、西陵寺镇关帝小学、睢县聋哑学校、宋襄公望母台等地进行实地考察。宋良浩先生勉励孩子们要好好读书,掌握知识,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坚信通过自己学到的知识,将来能够创造财富,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并希望学校努力创造更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
随后,宋良浩等一行又拜谒了位于睢县北湖襄陵岛上的宋襄公陵墓。

10. 宋良浩 出生于2012龙年4月,想了好几个名字,按辈分起了个名字,竟然和印尼着名爱国华侨、慈善家重名,

万里:形容高远。适用于男孩取名字。出自《庄子•逍遥游》“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姓名作为文字符号并不能像某些算命先生所说的那样决定人的命运,但它沉淀着历史文化的精神,体现着时代社会的信息,传承着家族血统的烙印,更凝聚着父母对孩子的深厚爱意和殷切期望,隐寓着不同的理想抱负、情趣、爱好与目标追求,它对人生起着很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更多关于印尼资讯关注今日自媒体网www.18848.net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今日自媒体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gywm/shzx/85507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QQ咨询:18988964

微信号:yy272625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