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生活问答

2024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什么时候完善?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什么时候完善,更多关于英国资讯关注今日自媒体网,①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时间

1688年的权利法案,开始形成
17实际中叶,责任内阁制完善,君主立宪制正式建立

②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过程

①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过程。英国的内阁制度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的外交委员会,从16世纪初直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由下院多数党领袖(当时是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内阁制的先声。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辉格党领袖华尔波尔实际上是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华尔波尔及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并逐渐向责任制内阁的方向发展),英国的内阁制开始形成。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这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最终确立。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从内阁制度的起源到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三个多世纪,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说明文明的脚步也是不可阻挡的。

② 内阁的主要职权有三:一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二是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三是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员兼任,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让学生看“历史纵横”关于英国行政机构一栏的内容,了解英国行政机构的构成比较复杂及内阁的组成与权力。

③ 首相、内阁和政府的产生与组成的法定程序:英王任命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英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在英国内阁制中,首相一身二任(政府首脑和多数党领袖)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但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如首相有义务向议会报告工作,有责任回答议员的质询。可举一例来说明首相被质询的情况:如因情报称伊拉克拥有核武器,美英等国派兵联合打击伊拉克。后来,首相布莱尔遭到议员的质询。

可引导学生列举英国的首相:华尔波尔、丘吉尔、撒切尔夫人、布莱尔等。撒切尔夫人于1982年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并指导学生看教材撒切尔夫人像。

责任制内阁,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概括: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在“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一目中需要明确以下六个问题:

① 教材与古代雅典的直接民主相比较地讲,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或称代议民主制属于间接民主。近代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既要求政府对民众负责,又使它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关于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联系已学《历史Ⅰ》(必修)第六单元的知识。公元前5世纪雅典当政的伯利克里说:“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它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少数人手中。”

② 英国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并完善。近代以来,随着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英国的代议制民主形成并完善起来。

③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它是一种间接民主,它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④ 引导学生看“历史纵横”栏内关于代议制的内容,结合有关史实归纳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主要内容是:按一定程序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由代议机关负责制定法律和管理公共事务,贯彻主权在民的根本原则,要受到相应的机构监督约束,它是一种间接的民主,基本框架主要由国王、上院、下院、内阁组成。

可引导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明确代议制民主的概念。

让学生看“学思之窗”的内容,引导学生结合有关史实思考“为什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普遍实行的是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可不急于得出答案,学完新课后再讨论得出答案。

⑤ 英国是比较成功地实行代议制民主政体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其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为便于理解,列表讲述。(表见教学案例二)

然后分析指出:这表实际是一份英国近代政治制度文明进程的履历表。

让学生看“历史纵横”栏内的内容,了解英国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史实;再让学生看英国议会大厦图,从建筑角度去体会议会的地位。

⑥ 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影响可以归纳为四点:一是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二是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三是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进程。四是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采用了英国式的代议制民主的政治框架。

③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发展

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逐步退出内阁。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即乔治一世。由于不懂英语,逐渐对参加内阁会议失去兴趣,于是很少出席会议,甚至不出席会议而让大臣们去料理国事。于是大臣们有事就自己商定对策,然后提交给国王审定。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尔伯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1784年,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由此形成惯例:内阁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若新议会支持内阁,则内阁继续执政,否则必须辞职,由下院多数派去组阁。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长期以来,自由和民主一直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理想。从内阁制度的起源到责任制内阁进一步完善经历了三个多世纪,这说明人类文明的创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同时说明文明的脚步也是不可阻挡的。 1内阁既参与立法,又负责行政,实际控制着下院立法程序,控制着下院及其决策权,宣布提前大选权等,实际上使议会和君主都从属于自己,从而操控着立法权。
2 首相是内阁政府首脑,主持内阁会议,总揽政务,拥有任免内阁成员和所有政府高级官员的权力,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对内对外的重大方针政策。由于各国的情况不同,宪法赋予首相(或总理)的权力大小也不尽相同。
3 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
4 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
5 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议会与内阁的关系是:最高的立法机关议会产生内阁,阁员大都由议员兼任 ,内阁必须集体对议会负责,因此内阁制政府具有对议会全权负责的特征。
6 首相、内阁和政府的产生与组成的法定程序:英王任命首相→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英王批准后内阁和政府便告组成。在英国内阁制中,首相一身二任(政府首脑和多数党领袖)是掌握国家实权的关键人物,但是以首相为首的内阁和政府都必须接受议会的监督,如首相有义务向议会报告工作,有责任回答议员的质询。
7 内阁首脑拥有决定性发言权:是政府首脑,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同时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是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拥有大臣与主教的提名权,高级文官的任免权,内阁会议的主持权,政策决策权)。内阁大臣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制与首相相辅相成,内阁首脑(首相或者总理)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 内阁制的内阁是以议会为基础产生的。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
国家元首对内对外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元首颁布法律、法令和发布文告时,都必须由首相或有关阁员副署。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如内阁得不到议会信任,其阁员必须集体辞职,或由内阁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举行议会大选。新议会如果仍对内阁表示不信任,内阁则必须总辞职,由国家元首任命新首相组织新政府。
内阁的成员由内阁的首脑从与其政见相近的议员中挑选,或由参加内阁的各党派协调分配名额产生,然后提请国家元首任命。

④ 英国内阁制什么时候正式形成

一般认为,正规的内阁制始于英国1721年成立的以罗伯特沃波尔(1676—1745)为首的内阁,在十九世纪中叶,责任制内阁在英国确立下来。但直到1900年,英国议会的布告中才第一次出现内阁一词,1937年通过的《国王大臣法》,内阁这一名称才正式有了法律依据。

⑤ 简述近代英国责任内阁制建立的基本过程和它对我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

责任制内阁含义: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总览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建立以及完善过程:

1、“光荣革命”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即枢密院
2、“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3、乔治一世不出席内阁会议,内阁会议无人主持
4、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成了实际上的首相,创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并组建内阁的先例,并逐渐形成惯例
5、18世纪中期,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二、对于我们近代民主政治的影响:

1、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不断传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主张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其中王韬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提出了“与民共治”的民主思想。
2、甲午战后,资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挽救民族危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等。维新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却使西方的民主思想迅速高涨并获得深入发展,同时也有助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3、孙中山先生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派,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建立革命团体、组织武装斗争、提出“三民主义”、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因此而突飞猛进。孙中山在“民权主义”中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标志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比较完整和正规的新阶段。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以法律的形式确认民主共和制度,成为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依据。

⑥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

18世纪前期。
责任制内阁形成于18世纪前期,初始于英国。是根据英国君主立宪制,下院议员由选民普遍直接选举产生,由国王任命在下院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提出内阁成员和政府成员名单,递交国王批准,组成责任制内阁,即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制政府"。
由于内阁制政府是以向议会负责为特征,故亦称之为责任内阁制或议会内阁制。属于这类政体的国家有英国、日本、意大利、德国、希腊、印度、新加坡等国家。

⑦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责任内阁制的形成标志是前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

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责任内阁制的发展历程:

1、1688年光荣革命以后,威廉三世逐步退出内阁。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据《王位继承法》,由德国的汉诺威选帝侯继承王位,即乔治一世。

2、1742年,首相罗伯特·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此后,“内阁失去下院多数信任必须辞职”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制度。

3、1784年,小威廉·庇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专权倾向抬头,而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他的改革得到新议会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4、由此形成惯例:内阁失去下院多数议员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若新议会支持内阁,则内阁继续执政,否则必须辞职,由下院多数派去组阁。由此,形成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对议会负责的责任内阁制。

(7)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什么时候完善扩展阅读

英国内阁的作用:

政府中的高级大臣组成的。英国内阁是英国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既操纵立法,又管理行政,被看作是对“国家行政的最高控制”,“政府的主要工具”以及“大多数立法和行政主动性的来源”,总之,它是国家的行政之巅。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2、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

3、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如讨论决定党的方针政策,竞选宣言等,在下院和公众中,为其 党的政策、行动进行宣传,解释和辩护等。

⑧ 英国民主制度完善过程

1640年之前还是封建王朝统治。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688年光荣革命使资产阶级掌权,推翻君主专制,英资产革命完成。

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国王逐步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8世纪,责任内阁制形成,首相掌握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1832年,议会改革,为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8)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在什么时候完善扩展阅读

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

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

⑨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时间是什么

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会议,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内阁制正式形成。

从16世纪初到18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18世纪早期英王乔治一世统治时(在“历史纵横”栏内了解乔治一世及首开英国内阁制的先声),当时由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这形成了一种政治惯例,首开了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先声。

18世纪初期,辉格党在英国政坛日益占有优势,实际掌握了政权,国王的主要咨询机构逐渐发展成内阁,英国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

主要作用

第一、它是政府的最高决策机构,包括内政、外交、防务、教育、科研等各项决策。

第二、控制立法,现代社会中由于立法量的增加及其复杂化,议员个人既无设备又缺乏全面的知识和足够的信息来准备复杂的议案,导致政府逐渐加强对立法的控制,政府提出公议案,这种议案都是由内阁提交下院通过的。

第三、作为政党的领导,首相是执政党领袖,内阁大臣都是由执政党领导组成的。内阁除了对国家、政府进行行政上的领导外,同时也对其政党行使着领导权。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今日自媒体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gywm/shzx/72039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QQ咨询:18988964

微信号:yy272625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