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关于我们 > 生活问答

2024中国着名音乐家有哪些?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中国着名音乐家有哪些,Ⅰ 中国有那些着名的音乐家

1,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

Ⅱ 中国有哪些音乐家

您好在中国的历史上像是聂耳田汉等都是很出名的音乐家希望可以帮到您。

Ⅲ 音乐家有哪些(中国)

你好[有,不知道你指的是古典,还是流行的
古典的演奏家,比较着名的有 -------郎朗 李云迪(钢琴),杨雪菲(古典吉他),盛中国 黄蒙拉(小提琴)
作曲家,比较着名的,老一辈的有马思聪,朱践耳
现代的有谭盾,叶小纲
以上说的,都是中国最优秀的音乐家

Ⅳ 中国现代音乐家比较着名的有哪些呢

1,沈心工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音乐教育家,上海人。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幼年在家塾受教,1890年底中秀才,1895年执教于上海圣约翰书院,1896年考入南洋公学师范班。

2,李叔同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学名广侯,字息霜,别号漱筒。李叔同是着名音乐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

3,萧友梅

萧友梅(1884-1940),广东广州府香山县人,上海音乐学院创始人之一、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是中国现代音乐史上开基创业的一代宗师、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与奠基者。

4,王光祈

王光祈,音乐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字润玙,笔名若愚,属龙,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人。1920年赴德国留学,研习政治经济学,1923年转学音乐。

5,张寒晖

张寒晖(1902年5月5日-1946年3月11日),原名张兰璞,字含晖,河北定县人(今河北省定州市)。1925年入北平国立艺专戏剧系,同年加入中国**。

Ⅳ 着名音乐家有哪些呢

那可就太多了。

中国古时候有:俞伯牙、钟子期、李延年、许合子、韩娥等等;中国近代就有:聂耳、马可、冼星海、施光南、王立平等;国外的就有: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巴赫等等。

三、西方音乐家

如果让说中国的音乐家大家可能一时之间想不起来,但是一问西方音乐家,大家首先肯定会脱口而出贝多芬,从小我们就在课本上学习过关于贝多芬的文章,也对他的故事了解较多,知道他因为生病,听力消失,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创作了《月光曲》,他的一生都与音乐为伴,创作出了《田园交响曲》、《命运》等经典。其次,那就是莫扎特,他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从小就受音乐熏陶,这也让他有旁人没有的基础,他从小就被称为音乐天才,才十六七岁就独立作曲,并且他的作品非常广,还有歌剧、奏鸣曲、交响曲等不同音乐体裁方面。

Ⅵ 你还知道哪些我国着名音乐家及其音乐作品

我国着名的音乐家以及作品有:

1、雷振邦:

雷振邦北京人。满族。新中国最着名的电影音乐人,从1955年到1980年,他谱写的电影歌曲代表作多达一百余首,包括《刘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来客》《芦笙恋歌》等40余部影片经典音乐作品。

2、贺绿汀:

贺绿汀原名贺楷、贺安卿,代着名音乐家。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作品有《哈哈哈》、《练壮丁》、《送出征将士》。

3、王洛宾:

王洛宾名荣庭,字洛宾,曾用名艾依尼丁,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民族音乐家 主要作品有《在那遥远的地方》《半个月亮爬上来》《达坂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阿拉木汉》《在银色的月光下》等。

4、聂耳:

聂耳,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中国音乐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主要作品有《铁蹄下的歌女》、《梅娘曲》、《采茶歌》。

5、冼星海:

冼星海,中共党员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广州府番禺县,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着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主要作品有《神圣之战》、《游击军》、《民族解放》。

Ⅶ 中国的十大音乐家是谁

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 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 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着称。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苏低婆: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其音乐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 李隆基: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李龟年:唐代乐师,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朱载育:明代乐律学家。着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

Ⅷ 中国有哪些着名音乐家

现代的中国音乐家除了上述那些,还有赵季平、刘天华、李焕之、马可、雷振邦、郑律成、张千一、傅庚辰、谭盾,早期的还有李叔同、肖友梅、黎锦辉

Ⅸ 中国有那些着名的音乐家

1.李叔同(1880年--1942年)

本世纪中国学堂乐歌着名作者,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一个进士、盐商家庭,自幼聪颖,少年时便以诗画、篆刻闻名。1901年入上海南洋公学, 1905年--1910年就读日本东京上野美术专科学校,研习美术、音乐,在此期间与欧阳予倩等人创立我国最早的话剧演出团体“春柳社”,并成为名噪一时的《茶花女轶事》、《黑奴吁天录》的主角。190 6年春,以个人之力编辑出版我国最早的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一生经历传奇,集新旧文化为一身。创编歌曲达70多首,对后世影响甚巨。

2.肖友梅(1884年--1940年)

本世纪中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奠基人,作曲家、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广东中山人。1912年赴德国学习音乐,以论文《中国17世纪前管弦乐队之历史研究》获哲学博士。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支持下于上海创办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上第一所音乐学院--国立音乐院(即后来的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先驱,在创办专业音乐教育机构和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方面功不可没。

3.黎锦辉(1891年--1967年)

本世纪近代专业音乐创作儿童歌舞音乐代表人物和作曲家。湖南湘潭人,曾创办“中华歌舞专科学校”、“中华歌舞剧团”等音乐团体。追随五四运动精神,热衷于改革普通音乐教育和推广国语,作品极好地继承了学堂乐歌的优秀传统,反映出五四时代科学与民主的精神。其剧作广泛传唱全国,收入当时中小学音乐教科书,影响甚巨。

4.王光祈(1892年--1936年)

本世纪中国现代音乐历史中音乐学研究领域先驱。四川温江人,自幼受到较深的封建文化熏陶。1927年入柏林大学主攻音乐学。研究范围宽泛,传世17 种论着。不仅是当时东亚最早实践比较音乐学研究方法并提出颇具开创性见解的学者,更是中国近代音乐历史上第一个以外文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音乐的音乐学家。

5.梅兰芳(1894年--1961年)

本世纪最富盛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原籍江苏,生于北京。承其家传,9岁学戏,14岁搭喜连成科班。嗓音圆润,唱腔柔婉,身段优美,表演细致,享誉全国。先后排演《嫦娥奔月》、《黛玉葬花》、《天女散花》等,在扩大京剧艺术的表现力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继王瑶卿后,以长期舞台实践为基础,将青衣、花旦、刀马旦融为一体,巩固并发展了“花衫” 这一行当。中年形成雍容华贵的“梅派”艺术?影响深远。
6.刘天华(1895年--1932年)

本世纪近代专业音乐发展历史中民族器乐大师、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江阴人,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09年开始接触西洋管乐。1914年执教家乡中学过程中先后随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等人学习二胡、琵琶;之后悉心研习多种民族乐器,记录整理民间乐谱,并进入音乐创作领域。1922年受聘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之后兼任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机构。曾以五线谱准确记录梅兰芳唱腔,并收集珍贵民间乐谱数种,为当时民间音乐创作教学领域最活跃者。

7.贺绿汀(1903年--1999年)

本世纪抗日救亡运动专业音乐创作代表人物。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湖南邵阳人。建国后任上海音乐学院院长。19 34年,学生时代的他即以《牧童短笛》和《摇篮曲》分获“征求中国风味的钢琴曲”头奖和名誉二等奖,其中《牧童短笛》较早地将中国旋律和西洋复调手法进行了成功结合,令世人瞩目。1934年至1938年间,曾为16部电影配乐,其中一些歌曲如《天涯歌女》等广为流传。

8.黄自(1904年--1938年)

本世纪上半叶专业音乐创作的代表,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人。1916年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始学音乐。 1924年赴美留学,主攻心理学,兼攻音乐。1929年回国执教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以严谨高质量着称,培养出一批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作曲家,在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上功不可没。清唱剧《长恨歌》为我国现代音乐史第一部该类体裁的作品,音乐会序曲重词是第一部在国外受到好评的交响性管弦乐曲。

9.聂耳(1912年--1935年)

本世纪“左翼音乐运动”的旗手,国歌曲作者,作曲家,云南玉溪人。自幼喜爱音乐,1933年加入中国**,为“左翼联盟”主要成员。在不到三年的创作生涯中,为后辈留下了一批宝贵的财富。他的创作主要集中在群众歌曲和抒情歌曲领域,前者以《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为最重要,后者则以《铁蹄下的歌女》、《塞外歌女》为最突出。他是我国现代音乐发展史中第一个准确而又深刻地反映我国无产阶级形象的作曲家。

10.冼星海(1905年--1945年)

伟大的人民音乐家、作曲家。原籍广东番禺,自幼酷爱音乐。

1930年赴法国学习,先后师从丹第、杜卡斯等着名作曲家。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主攻作曲和指挥,在此期间曾创作颇受好评的《风》、《游子吟》等作品。1935年回国,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真实反映了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拯救民族危亡进行抗日斗争的生活。创作有《游击军》、《在太行山上》、《黄河大合唱》等数百首。

11.马思聪(1912年--1987年)

着名作曲家,小提琴演奏家,广东海丰人。1923年赴法留学,于巴黎从奥博德菲尔学习小提琴,后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布舍里小提琴班。建国后出任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等职,“文革”中受迫害,1966年11月移居美国。德才兼备的艺术家,他不仅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当时着名的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小提琴曲《牧歌》等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小提琴音乐的基础。
12.王洛宾(1913年--1996年)

西部歌王,作曲家,民间音乐收集家。北京人,192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到山西,1938年7月到兰州,在当地开展抗日歌咏活动。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入新疆。在甘肃、新疆等地广泛接触西北各少数民族音乐,记录并译配了大量维吾尔、哈萨克族民歌,如《达坂城的姑娘》、《半个月亮爬上来》等,由于其深入持久地扎根西北,成为开发我国西北少数民族音乐宝库的先驱。

13.朱践耳(1922年--)

中国当代着名作曲家。出生于天津,读书于上海,课余随钱仁康学习和声并自学钢琴。1955年留学苏联,师从谢 ·巴拉萨年,1960年回国。创作力旺盛,体裁多样,与罗中钅容并称“南朱北罗”之称。歌曲《敲碎你的脑袋》、《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曾唱遍大江南北。大量作品如民乐合奏《翻身的日子》、《叙事诗“思凡”》、管弦乐《节日序曲》等风格独特,语言多变,在交响音乐中擅长将欧洲传统技法、西方现代技法和中国民族风格三者融汇之,音响效果独特,别具一格。

14.罗中(1924年--)

中国当代着名作曲家,四川三台人。1947年以笔名普萨创作了首部作品《山那边呦好地方》,大获成功,从此逐渐全心转向作曲。他的创作风格多样,主要集中在交响音乐领域,通过各种不同题材和体裁形式的融合,在借鉴西洋传统技法和某些现代技法并使之民族化的方面进行了有益而大胆的探索,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主要创作有合唱《十里长街送总理》以及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等。

15.周广仁(1928年--)

本世纪中国着名女钢琴家,音乐教育家。原籍浙江宁波,出生于德国汉诺威,1935年回国。1955年随中央音乐学院苏联钢琴家塔图良进修,1956 年在第一届舒曼国际钢琴比赛中获奖,多次代表中国出访。在其努力和倡导下,19 83年9月成立以社会广大青少年为对象的星海青少年钢琴学校。短短1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钢琴教育的普及发展方兴未艾,她被誉为“中国钢琴教育之母”。

16.王酩(1934年--1997年)

本世纪中国现代轻音乐重要代表作曲家之一,上海人。1964年到中央乐团从事音乐创作,对中国轻音乐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先后为电影《小花》、《樱》、《被爱情遗忘的角落》、《知音》、《红衣少女》等影片配乐,其中故事片《小花》的音乐荣获第三届电影百花奖最佳音乐奖。大量电影、电视剧插曲家喻户晓,如《边疆的泉水清又纯》、《妹妹找哥泪花流》等。

17.施光南(1940年--1990年)

着名作曲家,祖籍浙江金华,以歌曲创作影响广泛,70年代初即写有《最美的赞歌献给党》、《打起手鼓唱起歌》等群众歌曲,1976年后创作了《周总理,你在哪里》、《祝酒歌》等着名作品。1978年后到北京中央乐团,写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脍炙人口的集群众性和艺术性为一身的歌曲。同时,留有着名歌剧《伤逝》。

18.歌剧《白毛女》创作集体

歌剧《白毛女》创作集体成员由剧本执笔贺敬之、丁毅,作曲马可、张鲁、瞿维、焕之、向隅、陈紫、刘炽等人组成。该剧在新秧歌运动和秧歌剧创作的丰富经验基础上,吸收和借鉴了外国歌剧的某些特点,大胆进行新的创造。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较为成熟的大型新歌剧,具有划时代意义。

19.谭盾(1957年--)

中国当代作曲家,80年代以来新潮音乐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在学期间即已创作大量体裁的作品,并频频获奖,如交响曲《离骚》等。作品技法富于探索性,风格新颖。1983年--1985年风格发生明显改变,从纯真、质朴的民族文化精神和当代人的情感出发,创作出《弦乐队慢板》等作品。是目前国际乐坛最活跃和最具有影响力的中国作曲家之一。

20.崔健(1961年--) 听歌

中国摇滚乐第一人,80年代中国流行歌坛的代表,第一个被国际摇滚乐坛承认的中国摇滚歌手。他很早便涉足音乐领域,14岁随其父学习小号,1981 年加入北京交响乐团达7年之久。1985年听到英国威猛乐队的访华演出,受到很大震动。1986年,第一次听到甲壳虫乐队的唱片,同年,随着《一无所有》在工人体育馆演出后,一发不可收拾,自组乐队,问鼎中国摇滚歌坛。之后《新长征路上的摇滚》系列以及而后的《让我睡个好觉》等,可谓代表了当时中国摇滚乐发展的最高水平,对后来各路摇滚乐队产生重大影响。
参考资料:.com www.fxue.cn

Ⅹ 中国有哪些伟大的音乐家

中国古代音乐家
孔子:春秋时着名的教育家、音乐家。约公元前481年,作琴曲《陬操》,以伤悼被赵简子杀害的两位贤大夫。现存琴曲《龟山操》、《获麟操》、《猗兰操》相传都是孔子的作品。
伯牙:春秋时代的琴师。《荀子·劝学》有“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之说,可见他的琴艺之高超。相传代表作品有《水仙操》、《高山流水》。
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双目失明,但他的听觉敏锐,辨别音律十分准确。他的代表作品有《白雪》、《玄默》。
雍门周:战国琴师。善鼓琴,尝为孟尝君鼓琴。后世说他是最早发明琴谱的人。
李延年:汉代宫廷音乐家。曾担任乐府的协律都尉。他的代表作品有根据张骞从西域带回的《摩柯兜勒》,制作了28首新曲调,作为仪仗使用的军乐。
桓谭:东汉琴家。任掌乐大夫。所着《新论》,常论及音乐。并着《琴道》,介绍有关琴及琴曲的事迹。
蔡邕:汉末琴家。他创作了着名的《蔡氏五弄》,包括《游春》、《渌水》、《幽思》、《坐愁》、《秋思》。现存《秋月照茅亭》、《山中思友人》亦传为他的作品。
蔡琰:汉末女琴家,字文姬,蔡邕的女儿。汉末,她被虏入胡地,十二年后被曹操赎回。琴曲中表现这一题材的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等。这些往往被认为是她的作品。
嵇康:三国时期魏末琴家、文学家、思想家。他学识渊博,善写诗赋文论,热爱音乐,擅长弹琴,以弹奏《广陵散》着称。他的代表作品有《声无哀乐论》和《琴赋》,对音乐和琴的奏法及表现力,作了细致而生动的描写。
阮籍: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精于琴道。现存琴曲《酒狂》传说是他的作品。有音乐论文《乐论》传世。
阮咸:魏晋琴家,竹林七贤之一。琴曲《三峡流泉》相传为他的作品。
刘琨:晋代琴家。创作琴曲《胡笳五弄》,包括:《登陇》、《望秦》、《竹吟风》、《哀松露》、《悲汉月》,是最早以胡笳声编为琴曲的作品。
苏低婆:南北朝时宫廷音乐家。她善弹胡琵琶,家传龟兹乐调“五旦七声”宫调体系。其音乐理论,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古代宫调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贺若弼:隋代琴师。创作琴曲《石博金》、《清夜吟》、《不换玉》等。《西麓堂琴统》中存有《清夜吟》。
万宝常:隋代音乐家,善弹多种乐器。他的代表作品有《乐谱》。
赵耶利:初唐琴师。琴艺冠绝当世。曾整理《蔡氏五弄》及《胡笳五弄》等琴曲。着有《琴叙录》九卷,《弹琴手势图谱》和《弹琴右手法》。他总结琴派说:“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逝,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急浪奔雷,亦一时之俊。”这些评论至今仍符合吴、蜀两派的特点。
李隆基:唐代音乐家,他也是我国古代第一位皇帝音乐家。他擅长演奏羯鼓和横笛,创作改编了《夜半乐》、《小破阵乐》、《霓裳羽衣曲》等。建立了唐代音乐机构教坊、梨园。
李龟年:唐代乐师,他演奏的吹管乐器筚篥技艺高超,很多诗人都听过他的演奏,并且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
董庭兰:盛唐琴师。从凤州参军陈怀古学得当时流行的“沈家声”“祝家声”,而青出于蓝。在唐代享有很高的声誉。今存《大胡笳》、《小胡笳》、《颐真》等琴曲相传为他的作品。
薛易简:唐代琴家。他九岁弹琴,十二岁能弹杂曲三十及《三峡流泉》等三弄,十七岁弹《胡笳》两本及《别鹤》、《白雪》等名曲。他在讲究“用指轻利,取声温润,音韵不绝,句度流美”之外,更强调“声韵皆有所主”的内在表现。还指出了从弹琴姿势反映出的精神不集中的“七病”,为后世琴家所重视,从而引申出许多的弹琴规范。
姜夔:宋代音乐家、词人,别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代表作品有《扬州慢》、《凄凉犯》、《白石道人歌曲》等。
义海:北宋琴家。夷中的入门弟子。在越州法华山学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着有《则全和尚节奏指法》。
郭楚望:南宋琴家。因感政治腐败,犹如云雾遮蔽九嶷山,遂作琴曲《潇湘水云》。又有《秋鸿》、《泛沧浪》等琴曲作品。刘志方传其琴艺与毛敏仲、徐天民形成着名的浙派。郭楚望实为浙派的创始人。

徐天民:南宋琴师。为杨瓒门客时,由学江西谱改学郭楚望谱,并参与编辑《紫霞洞琴谱》。其祖孙四代皆是着名琴师。后人推崇为“徐门正传”。现存《神奇秘谱》中的《泽畔吟》为其作品。
毛敏仲:南宋琴师。为杨瓒门客时从刘志方学郭楚望传谱。创作琴曲甚多,有《渔歌》、《樵歌》、《列子御风》、《山居吟》、《佩兰》等。其中,《渔歌》、《樵歌》的艺术水平很高。
严徵:明末琴家。虞山派创始人。琴风“清、微、淡、远”,所编的《松弦馆琴谱》为虞山派主要的谱集。
朱载育:明代乐律学家。着有《乐律全书》、《律吕正论》、《律吕质疑辨惑》等书。《乐律全书》总结了前人的乐律理论,并加以发展,首创了“新法密率”的理论。

徐上瀛:明末琴家。虞山派集大成者。他和严徵同学艺于陈爱桐的弟子,但是琴风大不相同。他吸收《雉朝飞》、《乌夜啼》等快节奏的琴曲,收入《大还阁琴谱》。琴风“徐疾咸备”,弥补了严徵的不足。所着《溪山琴况》,对琴曲演奏的美学理论有系统而详尽的阐述。
庄臻凤:清代琴家。弹琴近三十年,创作了首琴曲,收入《琴学心声》中,较为流行的有《梧叶舞秋风》、《春山听杜鹃》等。
徐常遇:清初琴家。广陵琴派的先行者。所传琴谱于1702年刊为《澄鉴堂琴谱》,为广陵派最早的谱集。
徐祺:清代琴师。广陵派的继起者。传谱辑为《五知斋琴谱》,所收琴曲以虞山派为多,并对各曲进行了加工发展,从中可以看出广陵派与虞山派的渊源关系。
吴虹:清代琴师。学琴于徐常遇之孙徐锦堂。当时是广陵派鼎盛时期,琴家云集,日夜弹奏,对他很有帮助。他致力学琴数十年,编琴曲八十二首,于1802年刊印《自远堂琴谱》,为广陵派集大成者。
祝凤喈:清代琴家。十九岁学琴,致力琴学三十多年。着有《与古斋琴谱》,对琴学理论有深入探讨。
张孔山:清代琴师。学琴于浙江人冯彤云。咸丰年间为四川青城山道士,1875年协助唐彝铭编成《天闻阁琴谱》。所传诸曲如《流水》、《醉渔唱晚》、《普安咒》都很有特点。经他发展加工的《流水》流传甚广。
华彦钧 (1893-1950) 民间音乐家。小名阿炳,江苏无锡东亭人,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之子。阿炳的器乐演奏深为群众欢迎,其超群技艺,早在十八岁时就已被当地的道教音乐界看好。他曾广泛学习各种民间音乐,能超脱狭隘的师承和模仿,根据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创作、演奏各种器乐曲。但他一生中的大部分作品,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流传于世。仅有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等得以保存下来,并成为中国民族音乐殿堂中的瑰宝。
刘天华(1895-1932)着名作曲家、民族乐器演奏家、音乐教育家。江苏省江阴县人。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是文学家刘半农之弟。1922年受聘赴北京,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同年秋又兼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音乐体育专科教师。1926年任教于北京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和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音乐系,直至去世。一生中总共编写了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一首琵琶练习曲。奠定了二胡专业创作和演奏的基础。
任光(1900-1941)浙江嵊县人。从小喜爱民间音乐,会拉琴、吹号、弹风琴。1919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当过钢琴修理工人,同时学习音乐。1934年创作了着名的《渔光曲》(同名进步影片插曲,周璇主演并主唱)而一举成名。以后还创作了《月光光》、《新莲花落》、《大地行军曲》等电影插曲和一些救亡歌曲,如《打回老家去》(署名前发)、《高粱红了》等着名歌曲。此外,还创作过歌剧《台儿庄》(《洪波曲》)的音乐。
贺绿汀(1903-1997)原名贺楷,当代着名音乐家、教育家,湖南邵阳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着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年4月27日在上海逝世。
冼星海(1905-1945)原籍广东番禺,生于澳门一个贫苦船工的家庭。中国近代着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1926年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1928年进上海国立音专学习音乐。1929年去巴黎勤工俭学,师从着名提琴家帕尼·奥别多菲尔和着名作曲家保罗·杜卡斯。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赴延安,后担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5年10月病逝于莫斯科。
聂耳(1912-1935) 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生于昆明。自幼喜爱花灯、滇剧等民间音乐,会演奏多种民间乐器。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
马思聪(1912-1987)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5年抗战胜利后,先后担任台湾交响乐团指挥、广州艺术音乐系主任、上海中华音乐学校校长、香港中华音乐院院长等。1950年后任中央音乐学院首任院长,并兼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副##,《音乐创作》主编等职。
王洛宾 (1913-1996),着名的西部民歌传播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歌曲之王。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之一。籍贯北京。1934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他1938年在兰州改编了第一首新疆民歌《达坂城的姑娘》之后,便与西部民歌结下了不解之缘,并从此在大西北生活了近六十年(其间曾先后两次入狱达十八年之久),将传奇般的一生都献给了西部民歌的创作和传播事业。
雷振邦 (1916--1997)是我国着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曾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能够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协会付会长、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几十年来,雷振邦创作的故事影片音乐主要有:《董存瑞》、《马兰花开》、《芦笙恋歌》、《花好月圆》、《五朵金花》、《金玉姬》、《达吉和他的父亲》、《刘三姐》、《万木春》、《冰山上来客》、《景颇姑娘》、《战洪图》、《钢铁巨人》、《暗礁》、《吉鸿昌》、《小字辈》、《幽谷恋歌》、《明天回答你》、《精变》《赤橙黄绿青蓝紫》、《东方大魔王》……还有82集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等。
马可(1918-1976) 江苏徐州人。1939年抵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音乐工作团工作、学习,得到冼星海、吕骥等人的指导,记录、整理过大量民族资料。后在东北解放区从事音乐活动,解放后任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一生写了二百多首(部)音乐作品,其中以歌曲《南泥湾》、《我们是民主青年》、《咱们工人有力量》、《吕梁山大合唱》,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周子山》(与张鲁、刘炽合作)、《白毛女》(与瞿维、张鲁、向隅等合作)、《小二黑结婚》,管弦乐《陕北组曲》等流传最为广泛。以他为首集体创作的《哀乐》是现在国内最正式的傧仪用曲。
李德伦(1917-2001)出生于北京,少年时期学习钢琴及小提琴,在辅仁大学读书时曾与师生组成学生管弦乐团,并参加演奏。1940年考入国立上海音专,先后师从舍夫佐夫(I.SHEVTZOV)及杜克生(R.DUCKSON)学习大提琴,师从弗兰克尔(W.FRANKEL)学习音乐理论。指挥家、中央乐团艺术指导。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八届副##兼表演艺术委员会主任。在人们的心目中,李德伦的名字总是和“交响乐”联系在一起。84岁的他在抱病多年后溘然长逝,令人发出“世上空余《田园》曲,人间不见李德伦”的感慨。
李焕之(1919-)原籍福建晋江,生于香港。1936年入上海国产音专从师于萧友梅。抗战爆发后,在厦门、香港等地从事革命歌曲创作。1938年就读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结业后留校任教,并主编《民族音乐》。解放战争时期,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音乐系主任。建国后,一直活跃在音乐战线,现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四十余年来,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除了传唱一时的《民主建国进行曲》、《新中国青年进行曲》、《社会主义好》等歌曲外,主要有管弦乐《春节组曲》、《第一交响乐——英雄海岛》,古琴弦歌合唱《苏武》,古筝协奏曲《汨罗江幻想曲》,独幕歌剧《异国之秋》等,还编有《作曲教程》,并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部分收入《音乐创作散论》一书。
傅聪(1934—)生于上海,8岁半开始学习钢琴,9岁师从意大利钢琴家梅百器。1954年赴波兰留学。1955年3月获“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第三名和“玛祖卡”最优奖。1959年起为了艺术背井离乡,轰动一时,此后浪迹五大洲,只身驰骋于国际音乐舞台,获得“钢琴诗人”之美名。
何占豪(1932—)何占豪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世界着名作曲家。现任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教授,中国上海音乐家协会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粱祝》。但是在这之后的几十年里他鲜有作品问世。有人说这首作品不仅是何占豪本人音乐生涯的最高峰,也是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音乐完美结合的典范。
陈钢(1935-)上海市人。从小跟父亲陈歌辛学音乐,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伐勒学钢琴。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蜚声国内外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本文由发布,不代表今日自媒体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gywm/shzx/103074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QQ咨询:18988964

微信号:yy272625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